3月28日,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2023年企业发展大会在双创园1号楼会议室举行,威海校区校长谭忆秋、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汤占胜,校区副校长、创新创业园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文丛,哈威资产经营公司总经理杨连茂,创新创业园常务副总经理石景卉、副总经理赵林,以及园区21位企业家、11家专业服务机构负责人和双创园全体员工共六十余人汇聚一堂,会议由石景卉主持。
会议第一阶段,回顾了2022年园区风采。谭忆秋校长致辞,向支持园区发展建设的各级领导、园区企业负责人以及合作伙伴表示衷心感谢,她回顾了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的创建历史和发展历程,充分肯定了创新创业园在哈工大一校三区技术成果转化、引人育才、创新创业、汇聚资源中的重要平台作用。她讲到,园区作为学校科研团队科技成果转化的沃土,不仅提升了师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,更促进了学术发展、最新研究成果和创业实践经验的深度融合。目前园区吸引了一批上市公司高管、高端工程技术人才、应届毕业生在威海创业,汇集了一批政府、企业、高校及校友资源,推动了一大批优秀高科技项目的落地转化,在威海市、山东省乃至全国均形成了良好的“双创”示范效应。她表示,未来创新创业园将继续聚集更多科研成果并积极推动成果转化,协调各方共同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产业生态,助力企业更好服务山东省、威海市经济社会发展,实现共赢发展。
汤占胜讲到,近年来哈工大(威海)坚持以“四个面向”为引领,在“教学、科研、成果转化、企业孵化”四方面并头齐驱,书写了“校企合作红旗飘,满城都说工大好”新时代篇章。创新创业园作为校地联手打造的科技创新共同体,积极融入威海市“1+4+N”创新平台体系,始终坚持经济需求在哪里,科技创新方向和服务就聚焦到哪里,依托哈工大强大的人才和技术优势,围绕地方产业布局,成为威海市技术创新重要策源地,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他表示,威海市产业研究院亦将一如既往地为哈工大及创新创业园助力赋能,希望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不断汇聚创新资源,孵化更多科技型企业,转化更多科技成果,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,更好助力全市产业创新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张文丛介绍了园区2022年工作和2023年工作规划。他围绕打造创新创业生态、创新布局和能力提升、高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三个方面阐述了创新创业园2022年工作业绩。2022年园区在生态建设方面,完善了“两清单一平台”服务体系,汇聚“人才链-创新链-政策链-产业链-资金链”等要素,共引进11家专业服务机构、34位创业导师,全年组织54场创新创业四大系列主题活动;在创新布局和能力提升方面,面向产业建设了8大中试基地,新成立1家产业技术研究院,研究院的数量已经达到11家,新获批省级研发机构1家、市级研发机构5家,目前园区拥有省级研发平台8家、市级平台17家,2022年有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获评优秀等次,获批省级项目7项,攻克多项“卡脖子”技术,多个产品技术国际国内领先。园区完成了医药医疗器械、船舶与海工装备、专用汽车、石墨烯四条产业链“1图谱、4清单、1手册”的编制工作,获得了威海市委书记闫剑波的高度评价。在高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方面,园区新增规上2家、高企3家、科小1家,省“专精特新”企业3家,省创新型中小企业1家,省网络安全重点企业1家、省“一企一技术”研发中心企业1家,新增就业岗位99个,引进硕士及以上人才30人,2022年园区企业合同额11.12 亿元。2023年园区将夯实主业,打造具有哈工大特色的优势品牌产业;多措并举,对标国家级企业孵化器;资本加持,推动科技创新加速产业放大;联合出海,构建大项目面向大市场,打造产业航母舰队,形成链式集群发展。
园区入孵企业威海天凡电源科技有限公司、威海天之卫网络空间安全科技有限公司、山东中欧膜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企业家代表介绍了2022年企业生产经营、项目建设情况和2023年发展思路。之后,为推动园区双创氛围的快速形成,石景卉发布了2023年园区创新创业服务、科技成果对接、成果产业化、基地建设等四大主题活动内容,计划全年开展政策宣讲、知识产权、法务培训、投融资和上市辅导、财务税收等活动共34场。
会议第二阶段圆桌论坛,佩敏知识产权、盈科律师事务所、永然财税、汇合会计师事务所、建设银行、中泰证券、方鑫企业管理、恒达知识产权等8家专业服务机构负责人介绍了知识产权、法律咨询、银行信贷、上市辅导和投融资、企业管理等业务领域。企业家与专业服务机构就相关业务进行了充分沟通和交流。
编辑 张玮